晚报记者 肖波 通讯员 卞晨华 报道
上周五傍晚5时10分,一名大学生从国顺路400弄内借住的5楼房间坠楼死亡。9月开学季,沪上各大高校迎来2011级新生,这两天,忙着军训的同时,不少学校已经启动新生心理情况摸底、心理破冰行动。
新生进校建心理档案
进入到全新的大学生活,新生们除去对于大学的好奇,随着而来还有不适应和孤独感,有的人天天都要给爸爸妈妈打电话,情感上好像尚未“断奶”。上海中医药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上海师范大学、上海大学等陆续对新生展开新生心理健康情况的摸底调查,并打造起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的 “心理档案”。上海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与进步中心老师刁静说,因为刚进校,新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尚未重新打造,可以交流的人不多,因此大多会产生一些孤独感,有些则表现出对校园生活的不适应。心理摸底测试后,学校依据学生不一样的心理情况启动“五级心理防护互联网”——即学生自我调节,朋辈互帮互助,院系辅导员做工作,校级心理机构做工作,精神卫生中心治疗与家庭护理,有针对性地帮助同学们度过新生适应期。
“破冰”活动打高兴结
在中医大,每一个学院都有一个心理成长营,对新生心理状况有了初步知道后,成长营的学姐学哥就借军训之机给新生们进行心理“破冰”活动。
学哥学姐带领新生第一进行 “团队建设”,分组后的新生在组内自我介绍,一同为小组起队名、想口号,并推选出组长。小组成立后拓展小组展示活动。通过简单直接的语言交流,帮助新生跨过了人际开口交流的第一关。小组的同学们围成一个圈,伸出交叉的双手去握住对面同学的双手,同学们宛若打了一个又一个结的麻绳纠缠在了一块。有了“团队建设”初步打造的交流基础,新生们这回可是七嘴八舌地忙着出主意,一同想方法打开这个“千千结”。
语言的交流,肢体的接触,无论这个手打的 “千千结”能否成功打开,新生们心理的“千千结”却在游戏中解了开来。彼此间话多了,性别的隔膜消除去,新生们对新班级有了认可,找到了归属感。
朋辈辅导在身边
基础医学院中医学中医方向专业09级心理委员刘洋和其他心理委员一块,被大伙亲切地称作“橙子”,他们都是中医大 “橙意暖心大学生朋辈辅导网盟”的成员。
新生入学后,每一个班也会照例选出一男一女两名心理委员,他们第一会参加由朋辈统一进行 “新鲜橙培训机构”,知道“鲜橙”的五项职能:心理喜好者、心理宣传员、心理活动员、心理察看员、心理关怀员,并学习怎么样做好这五项职能。
心理工作是一项正常的状态的工作,刁静老师说,新生们后续还会拓展“心理情景剧大赛”和 “心理班会大赛”,这类全班参与的活动在学校里人气相当高,对促进班级凝聚力成效明显。
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、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王群教授表示,当代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学习、就业、经济和情感方面的重压愈加大,大学生既要面对各种激烈的角逐,又要应付个体成长过程中遇见的各种困惑和危机。部分心理相对脆弱的大学生容易陷入心理危机,出现异常或过激行为。从入学开始就应准时拓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,打造起掌控学生心理情况的互联网,有益于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。